问胃镜诊断是慢性萎缩性胃炎,但取活检病理报
2021-03-21 6419次
病情描述:
胃镜诊断是慢性萎缩性胃炎,但取活检病理报告是浅表性胃炎,以哪个结果为准?
提示:线上咨询不能代替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答咨询实录
为你推荐
-
非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吗非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慢性胃炎包括非萎缩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又称为浅表性胃炎,如果做检查的时候幽门螺旋杆菌是阴性,并且本身没有临床症状,不存在糜烂、溃疡,可以暂时不用特殊的药物治疗,但是需要定期去医院进行复查。在有胃炎的情况下一定要注意饮食,尽量避免饮酒、抽烟,平时少吃寒凉、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如果检查出来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则需要尽早进行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如果有胃炎的症状,则需要用药物进行干预。01:17
-
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是慢性消化系统性疾病,它是慢性胃炎的一种,临床中主要是胃黏膜的萎缩,和胃腺体的减少。在胃镜下面我们可以看到,胃黏膜变的稀薄,变得苍白,然后胃腺体减少,甚至有肠化生,或者是异形增生。世界卫生组织发现,萎缩性胃炎有一定的癌变率,所以定义为癌前状态,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的病程比较慢,病程比较长,治疗起来比较复杂,病程相对要长。所以临床中,给患者带来了比较大的痛苦,临床中中药治疗,还是非常有意义的,在临床中我们通过规范持续的治疗,有一部分患者,还是能达到康复的状态。01:27
-
病理诊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重吗病理诊断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也是比较严重的,虽然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但是这样的疾病容易反复发作,而且有些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也有恶变的可能。患有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患者由于胃酸分泌过多,有可能会引起反酸,烧心,上腹部不适或者上腹部疼痛的症状。除此之外,这样的患者还有可能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所以,患有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抑制胃酸的药物进行治疗,如雷贝拉唑,雷尼替丁等药物抑制胃酸。如果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要应用抗生素,根除幽门螺杆菌。除了药物治疗以外,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饮酒,三餐要规律。语音时长 01:25”
-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标准如何?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它的病理诊断标准有:(1),固有腺体萎缩。减少1/3以内者为轻度,减少1/3~2/3者为中度,减少2/3以上者为重度。(2),黏膜肌层增厚。(3),肠上皮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可有可无)。(4),固有膜炎症(可有可无)。(5),淋巴滤泡形成(可有可无)。语音时长 1:04”
-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标准如何?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它的病理诊断标准有:(1),固有腺体萎缩。减少1/3以内者为轻度,减少1/3~2/3者为中度,减少2/3以上者为重度。(2),黏膜肌层增厚。(3),肠上皮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可有可无
-
萎缩性胃炎病理炎症深入黏膜固有膜时,影响胃腺体使之萎缩称为萎缩性胃炎。胃黏膜层变薄,黏膜皱襞平坦或消失,可为弥漫性也可呈局限性;镜下见胃腺体部分消失,个别者可完全消失。黏膜下层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有时黏膜萎缩可并发胃小凹上皮细胞增生,致使局部黏膜层变厚,如炎症蔓延广泛,破坏大量腺体使整个胃体黏膜,变薄层称胃萎
-
病理诊断1]: (胃窦)慢性萎缩性胃炎,检查结果发一下
-
2月19号做胃镜,病理诊断萎缩性胃炎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