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是指在电子支气管镜引导下直接注药,病灶局部药物浓度高于其他部位20~40倍,个别药物在肺泡巨噬细胞内抗分枝杆菌活性更强。
含药载体的应用大大延长了药物的滞留时间,药物又很少吸收入血,大大降低了对组织器官的毒性,治疗效果明显,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单位和医院开展了这项新技术。
介入治疗发展的趋势:
①正在研制不同性状的含药载体,以适应不同病灶治疗的需要。
②介入方式增多,由经支气管向经皮甚至向肺外病灶内注药。
③介入适应证放宽。
④治疗靶标种类和数量增多。
⑤介入药物由一种到多种。
⑥从敏感药到低浓度耐药联合应用。
⑦从常规剂量到高浓度大剂量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