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肝叩诊、胃泡鼓音叩诊、脾叩诊、肾叩诊、膀胱叩诊、移动性浊音叩诊。
肝叩诊:
1、肝上界叩诊,由右锁骨中线各肋间从上至下叩诊,叩诊音由清音转为俯浊音及肝上界。正常人位于第五肋间,正常肝浊音区左锁骨中线为9-11厘米。当触及肝下缘时应叩肝上界明确肝脏是否真正肿大。
2、肝下界叩诊,肝下界与结肠、胃等空腔脏器重叠,叩诊准确性差。
3、肝区叩击痛,可见于肝脓肿、肝炎。胃泡鼓音区叩诊,位于左线胸下部呈半圆形的鼓音区,为胃内寒气所致,此区缩小或消失见于脾肿大。左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肝左叶肿大、急性胃扩张或溺水患者。
脾叩诊,正常在左腋中线九至十一肋间为脾浊音区,前缘不超过腋前线,宽度为4-7厘米。
肾叩诊,常无肾叩击痛,当肾炎、肾盂肾炎、肾结石、肾结核及肾周围炎时,可有不同程度叩击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