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一旦确诊之后,可以通过从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两方面入手进行积极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已经从利尿,强心,扩血管等短期血流动力学方面,转为以神经内分泌抑制为主的长期的修复信号策略,目的是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可以通过病因治疗,主要是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使用抗血小板的药物和他汀类调脂药物进行冠心病二级预防,要改善症状,根据病情来调整利尿剂,硝酸酯和强心剂的用法用量。
心衰怎么治疗
00:00
1:06
医生主讲实录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
心衰脚肿怎么治疗心衰的患者经常出现下肢浮肿,最先出现浮肿的部位是双脚,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水肿会从脚到踝,到小腿,到上肢逐渐蔓延。当心衰出现双脚轻度浮肿的情况,首先可抬高双下肢,促进血液回流,可适当加用利尿剂。如浮肿较严重,还需注意排查肾肝功能异常、下肢静脉回流受阻、甲减等其他原因所致浮肿,往往需要及时到医院完善相关检查,针对病因治疗,并防止疾病的发展。如确诊为心源性水肿,首先要消除引起心衰的诱因,如控制感染、控制高血压、改善心肌缺血等;其次要注意休息,减轻心脏负担,消肿、强心等对症处理。01:15
-
出现心衰该怎么治疗长期冠心病心脏的结构或功能发生异常,使心脏泵血减少,不能维持有效的血液循环,最终引起心力衰竭。冠心病心衰的治疗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去除或缓解导致心衰的病因,如果是心肌梗死导致的心衰,尽快进行血运重建;如果是瓣膜性心脏病导致心衰患者,可通过手术修补或更换瓣膜来纠正心衰的病因。第二,消除心衰发生的诱因,包括控制感染、纠正心律失常、改善贫血,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来改善心衰的症状。第三,针对心衰的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需要可选用以下药物:①利尿剂,如果病人有严重的水肿可以使用呋塞米、托拉塞米,来减少水钠潴留;②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比如普利类的有培哚普利,沙坦类的有缬沙坦、沙库巴曲缬沙坦等,另外还有抗醛固酮的抑制剂,比如螺内酯等,来抑制心室重塑,从而控制心衰进展;③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比索洛尔等,预防心源性猝死来减少心衰的死亡率;④就是SGLT2抑制剂,比如说达格列净、卡格列净、或者恩格列净等等。⑤如果是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可以用强心剂,如洋地黄、地高辛,左西孟旦等。在中成药里边麝香保心丸可以改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心力衰竭,也能增加冠脉微循环,所以可以用这些药物来改善心衰的症状。需要了解更多用药知识,请咨询医师或药师,在其指导下合理用药。02:57
-
心衰怎么治疗心衰的患者可以应用利尿的药物,强心的药物和扩张血管的药物来联合治疗,是能够控制住症状发展的延缓疾病的进展心衰还应该找到病因要积极的针对原发疾病来进行治疗。如果是由于心梗所引起的,可以选择介入的治疗方法。如果是心律失常所导致的,可以应用药物或者是选择射频消融手术的治疗方法。在治疗期间,患者要以卧床休息为主,还应该严密的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同时应该加强患者的护理工作,特别是应该严格控制食物中钠盐的摄入,每人每日食盐量应该控制在5克以内,也要避免大量的喝水,还应该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和感染。语音时长 01:09”
-
心衰怎么治疗对于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应该优先解除比较严重的一些症状,比如严重的呼吸困难,缺氧,威胁生命的这些病理状态,比如吸氧,并且减轻心脏负荷,给予适当的扩张血管,利尿,强心等治疗。一般主要是改善症状能够稳定血流动力学的状态,维护全身重要脏器的功能为主要原则。而对于出现的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治疗目标主要是能够缓解临床症状,延缓疾病的进展,改善长期预后,能够降低病死率和住院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一般对于慢性病患者没有急性发作期应该可以选择必要的治疗,比如心脏同步化治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等。语音时长 01:28”
-
怎么治疗心衰心衰初始治疗为经面罩或鼻导管吸氧,控制和消除各种诱因,及时矫正基础心血管疾病,病情严重、血压持续降低,甚至心源性休克者,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机械通气支持、血液净化、心室机械辅助装置以及外科手术等方法,慢性心衰应病因治疗、改善症状。
-
左心衰怎么治疗病情分析:左心衰主要就是应用药物来进行治疗,包括利尿剂强心剂和扩张血管的药物来联合治疗,还要让患者持续性的进行吸氧,是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必要时还可以应用激素类的药物来进行治疗。意见建议:患者一定要注意饮食起居的规律,避免熬夜和劳累,避免吸烟酗酒,可以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一定要严格的控制食物中盐的摄入。
-
心衰怎么治疗心衰也叫心力衰竭,它属于心脏疾病发展的最终阶段。一般比较严重的心血管病会导致心衰,多发生在老年人中。呼吸困难水肿等,是其主要的临床症状。心衰的危害很大,它不仅会影响循环系统功能,还会使肝肾功能受到伤害,严重一点,可能会危及生命,要及时进行治疗。
-
心衰初期怎么治疗心衰初期的治疗,首先建议患者注意休息,有条件的建议吸氧治疗,可以改善心肌供血供氧不足的现象。同时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比如散步,打太极拳等,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要加强个人的体重管理,避免出现体液潴留,每天的摄水量不要太多,尽量保证负平衡。还要在饮食上注意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注意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