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性味苦,寒,有大毒,归心、肝经,功效为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化瘀、消肿止痛、杀虫解毒。作用最早收载于《神农本草经》,已有近两千年的应用历史。在1980年首次发现雷公藤治疗肾炎的作用,经过动物实验及临床验证,明确其治疗范围与皮质激素相似,其机制为:
1、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及较强的免疫抑制效应;
2、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生存与分泌,降低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
3、改变肾小球基底膜的电荷状态,维持滤过膜电荷屏障完整性;
4、降低肾脏合成血栓素A2水平。
在临床应用中,目前常用的雷公藤制剂为雷公藤多甙,研究发现,雷公藤多甙对足细胞损伤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同时临床试验也证实雷公藤多甙能显著减少以足细胞病变的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蛋白尿,尤其是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和微小病变型肾病,此外还可用于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继发性肾脏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