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原因有哪些

00:00
1:50

医生主讲实录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有可能由不同病因和机制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征,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综合征,免疫抑制治疗有效。

再生障碍行贫血的年发病率在欧美为每十万人中0.47到1.37个,在日本为每十万人1.47到2.4个,在我国为每十万人中0.74个,可以发生于各年龄段,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发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为:

一、病毒感染,特别是肝炎病毒、微小病毒B19等。

二、化学因素,特别是氯霉素类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抗肿瘤药物以及苯等,抗肿瘤药与苯对骨髓的抑制与剂量有关,但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及杀虫剂引起的再障与剂量关系不大于,与个人敏感有关。

三、长期接触x射线、镭及放射性核素等可影响DNA的复制,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干扰骨髓细胞生成,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

传统学认为在一定遗传背景下再生障碍性贫血作为一组后天暴露于某些致病因子后获得的异质性综合征,可能通过三种机制发病:原发和继发性干祖细胞缺乏、造血微环境及免疫异常。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健康自测

健康自测大全 健康早知道

专业医学量表 专业医学团队

扫码关注完成健康自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