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是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病,它是属于脑血管病的,而且是在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病,它占到脑血管病的60%到70%,它是一个动脉的梗死。由于各种原因,包括血栓形成,或者心源性栓子的脱落,造成了一个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上常常表现为,病灶对侧肢体的一个无力、麻木,或者出现言语的障碍。有些病人还会出现口角歪斜等等,如果是小脑,或者脑干部位的一个受累,患者还会出现明显的头晕,恶心呕吐或者出现吞咽困难,视物成双等等,因此脑梗它是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梗是脑血管病吗
![](https://branddoctor-cdn.miaoshou.net/miaoshou/video/cover/2020/03/16/20200316142903_98154.jpg)
医生主讲实录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脑梗吗我们说的脑梗就是脑梗塞或者叫脑梗死。它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中风、卒中里边那个缺血性的脑血管病。现代医学说的脑血管病,缺血的病灶就是脑梗灶,就是脑梗死的那个病灶。所以它是一个病理的名词,临床诊断叫做缺血性脑血管病。那么它的病理的变化,就是一个脑梗塞。脑梗塞之后出现了梗死灶,梗死灶就是一个病理的变化,神经元细胞的缺失,纤维组织的充填。在影像学表现它就是一个病灶,也可能是一个腔隙性的梗塞的病灶,也可能是一个大的梗塞的病灶。它有坏死、有缺血的表现,有纤维组织填塞等等。所以这个概念是同一个概念,它只不过一个临床的说法,一个病理的说法而已。所以这个临床上叫法虽然不同,但是它的患病的机理是一回事。01:44
-
什么是脑血管病脑血管病顾名思义就是供应脑的血管产生的疾病,医学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就是缺血性的脑血管病,第二大类就是出血性的脑血管病。缺血性的脑血管病就是脑血管狭窄,容易引起脑子里边缺血。出血性的脑血管病不是血管狭窄也不是血管扩张,其实是特殊的血管壁上产生的疾病,比如说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还有海绵状血管瘤等各种血管性的疾病,特别容易血管破裂,通俗的叫爆血管引起出血性疾病,所以叫出血性的脑血管病。这两类疾病发病的年龄是不一样的,譬如说老年人比较容易出现缺血性的血管疾病,包括颈动脉狭窄,还有大脑中动脉狭窄、颅内血管的狭窄等等,青年人或者中年人比较容易出现出血性的血管性疾病,包括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等各种类型。01:28
-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脑梗吗脑梗死又称脑梗塞,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者是脑软化,脑梗死的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的80%,与其相关性较大的几个疾病是糖尿病、肥胖、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各种原因的脱水,各种动脉炎、休克、血压下降过快过大。脑梗塞患者首先要得到及时的治疗,在此基础上配合食疗会有很大的收获,其饮食上应注意多吃一些易消化高维生素的饮食。语音时长 1:18”
-
什么是脑血管病?脑血管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动脉系统与静脉系统发生病理性改变,并引起各种临床症状的一组疾病。脑血管病,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出血性脑血管病。二、缺血性脑血管病。这两类病在治疗上截然不同,其发病原因、病理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以及预防方面,无论是出血性脑血管病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都有细微的差别。需要做进一步的分类,由于脑的血液循环障碍,直接影响脑组织功能致使脑细胞发生功能紊乱或不可逆性病变。因此常常会出现头痛,头晕,语言,运动,智能与意识方面的障碍,严重时会出现失语、偏瘫、大小便失禁等局部症状和体征,如果进一步发展可能导致死亡。语音时长 1:41”
-
脑梗是脑血管病吗脑梗塞,脑卒中,脑梗死基本上就是一种病,其中包括脑出血,主要病因是有高血压病史,血脂高,糖尿病史,脑血管硬化,脑动脉硬化,是脑血管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主要是一侧肢体活动障碍,头疼,头晕,语言障碍,严重的突发疾病突然晕倒,进入昏迷期,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积极治疗。
-
什么是脑血管病脑血管病是指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引起的以脑部出血性或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又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俗称为脑中风。该病常见于中年以上人群的急性发作,严重者可发生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是造成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也是高血压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
-
烟雾病是脑血管病吗烟雾病在医学领域定义为一种罕见病,主要是由于大脑主要动脉狭窄或闭塞,继而导致颅底形成烟雾状的异常血管网,这些血管网在做脑血管造影检查时,呈现的形态似一团烟雾,因而得名。那么烟雾病是脑血管病吗?烟雾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脑血管疾病,病情发生后,一般不会自愈,患者只有通过科学的治疗才能走向康复。如果不采取治
-
脑血管病遗传吗脑血管病与遗传也有一定的关系,因为会有家族的遗传史。如果父母或兄弟姐妹当中,脑血管疾病患者比较多,后代的脑血管病发病的几率就会大一点,其它的还与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都有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合理的调节饮食,保持排便顺利,心情保持平静,防止情绪化,减轻紧张,焦虑的情绪,保证睡眠的充足,多参加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