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法用量,外用均匀涂于患处及周围皮肤,每日1到2次,疗程一般为2至4周。二、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本品外用耐受性良好,少数患者可出现轻度的局部刺激症状。如灼热、刺痛、皮肤干燥、红斑、瘙痒、偶可发生过敏反应引起接触性皮炎。使用期间如出现以上症状请停药并向医师咨询。三、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的用药注意事项
![](https://branddoctor-cdn.miaoshou.net/miaoshou/video/cover/2020/05/28/20200528105123_11051.jpg)
医生主讲实录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效果好吗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效果好,萘替芬酮康唑乳膏为复方制剂,酮康唑主要是抑制羊毛类固醇向14-去甲基羊毛类固醇的转化,从而抑制麦角固醇的合成,对皮肤藓菌和酵母菌等均有抑菌和杀菌作用。盐酸萘替芬主要是抑制角鲨烯转化成角鲨烯环氧化物,最终抑制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两种药合用,治疗效果好。01:03
-
盐酸布替萘芬乳膏的用药注意事项盐酸布替萘芬乳膏,是一种抗真菌药。主要用于真菌引起的手足癣,体癣,股癣,汗斑的局部治疗。用法用量,外用,每次适量涂抹于患处,覆盖感染部位及其周围皮肤。用于足癣时,一天两次,连用7天,或一天一次连用4周。用于体癣,股癣时,一天一次连用两周。患者应当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用手涂抹该药于患处后,必须洗干净,避免该药接触眼睛,鼻,口或其他粘膜。本品仅供外用,勿口服,如果在沐浴后使用本品,应当彻底擦干患处后再使用本品,即使症状已缓解,也应按照医生的要求,坚持用药到疗程结束。若在疗程结束时,症状仍无缓解,或用药不久症状加重,请及时就医。若用药部位出现,炎症加重,发红,瘙痒,灼烧感,起疱,肿大等症状,请及时就医。如无医生的要求,建议避免使用胶布等将患处密闭,请按规定的适应症选用本品。本品不能用于治疗其他疾病,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建议咨询医师或药师。盐酸布替萘芬乳膏的不良反应包括,接触性皮炎,红斑,刺激,瘙痒,灼烧,刺痛及症状加重等,如果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或无明显的疗效,建议及时就医。02:28
-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坏处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是一种抗真菌的药物,在临床中主要用于治疗真菌性的一个皮肤感染,是由盐酸萘替芬和酮康唑组成的复方制剂,这个药物有一定的就是副作用。但是相对来说也比较少见,因为它的耐受性还是比较好的,少数患者会出现局部的刺激症状比,如灼热刺痛,皮肤干燥,瘙痒等,偶尔也可以发生过敏反应,引起接触性的皮炎,一般是外用,每天的使用一到两次,疗程一般为两到四周的时间。语音时长 1:13”
-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的作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是一种抗真菌的复合制剂,可以用于治疗皮肤浅表真菌病,比如体癣、股癣、手癣、足癣等。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是由1%盐酸萘替芬和0.25%酮康唑组成的复合制剂,两者都可以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合成,使膜结构破坏,从而起到抑制真菌细胞生长的作用,但是两者影响麦角固醇合成的机制不同。外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有可能会引起局部刺激症状和过敏反应,症状严重时需要停止用药,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语音时长 01:11”
-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有什么功效与作用病情分析:萘替芬酮康唑乳膏具有抗真菌的作用。盐酸萘替芬和酮康唑均可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使细胞膜结构破坏,从而抑制真菌生长。可以用于治疗真菌性皮肤病,比如手足癣、体股癣、头癣、皮肤念珠菌病等。意见建议:萘替芬酮康唑乳膏在外用时要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黏膜部位。治疗期间如果出现严重的局部刺激症状和过敏反应,应该停止用药。
-
萘替芬酮康唑含有激素吗病情分析:萘替芬酮康唑只有一种剂型,就是萘替芬酮康唑乳膏,该药物不含有激素。其主要成分是盐酸萘替芬和酮康唑,均为抗真菌药物,不含有激素类成分。该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手足癣、头癣、股癣、花斑癣、皮肤念珠菌病等与真菌感染有关的各种皮肤疾病。意见建议:使用前,先清洁受感染的皮肤,确保皮肤干燥、清洁、无油脂,以利于药物渗透。同时,应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黏膜,如不慎接触,立即用清水冲洗。 如需用药,或想要了解更多的用药知识,请咨询医师或药师,在其指导下合理用药。
-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效果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是一种复方制剂,主要成分是萘替芬和酮康唑,其中萘替芬0.1克,酮康唑25毫克。是一种乳剂型基质的白色软膏。主要用于治疗真菌性皮肤病,比如手足癣、体癣、股癣、头癣以及皮肤念珠菌病等,临床效果很好。一般选择外涂,每日一到两次,疗程一般为两周到四周。不良反应比较少,主要是局部刺激的症状,
-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的作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是外用抗真菌药,用于治疗真菌性皮肤病,如手足癣、体股癣、头癣、皮肤念珠菌病等。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是外用抗真菌药,是由盐酸萘替芬和酮康唑组成的复方制剂。盐酸萘替芬作用于角鲨烯环氧化酶,抑制角鲨烯转化为角鲨烯环氧化物,最终抑制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