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用,吹于患处,一日3到5次,阴虚火旺者慎用。用药期间忌辛辣油腻食物,要避免饮酒,可以联合用药导赤丸、加珠黄吹喉散、加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导赤丸清热泻火、利尿通便。珠黄吹喉散外用解毒化腐,改善溃疡症状。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早晚刷牙后含漱,具有抑制口腔内细菌的作用。如果反反复复不好的话,考虑是由于体内的维生素缺乏引起的情况,服用维生素B2加维生素C来补充身体缺乏的微量元素,同时注意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注意多喝水,避免刺激性的食物,避免熬夜。
珠黄吹喉散的用药注意事项
![](https://branddoctor-cdn.miaoshou.net/miaoshou/video/cover/2020/05/18/20200518155328_49371.jpg)
医生主讲实录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
珠黄吹喉散的功效与作用珠黄吹喉散,中医方剂名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它为淡黄色的粉末,具冰片特有香气,味苦、有清凉感,具有解毒化腐生肌的功效。由珍珠、人工牛黄、硼砂、西瓜霜、雄黄、儿茶、黄连、黄柏、冰片组成。方中人工牛黄、硼砂清热解毒,利咽消肿。黄连、黄柏、冰片、西瓜霜、雄黄解毒清热,消肿化腐,止痛。珍珠化腐生肌,儿茶收敛生肌,消肿止痛。本方以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红肿糜烂为诊断要点,临床上常用于热毒内蕴所致的,咽喉口舌肿痛,糜烂、阴虚火旺者慎用。01:42
-
喉症丸的用药注意事项含化,3岁至10岁,一次3到5粒;成人每次5到10粒,一日2次。外用疮疖初起,红肿热痛未破者,将丸用凉开水化开,涂于红肿处,日涂数次。孕妇忌服。疮已溃破者不可外敷。阴虚火旺者忌用。喉症丸中的蟾酥、雄黄有毒,特别是雄黄含有的毒性成分砷,大量长期服用,可引起各种脏器的损害,因此不可随意增加用量和长期服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01:52
-
珠黄吹喉散的功效珠黄吹喉散是一种中成药制剂,它的组成主要有珍珠,人工牛黄,西瓜霜,雄黄,黄连,黄柏,冰片等药物。它是一种外用制剂,它的功效主要是清热解毒,化腐生肌。现代医学主要是用来治疗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口腔溃疡,牙龈炎等疾病。其治疗适应症有咽喉肿痛、咽部充血、牙龈疼痛、扁桃体肿大、口腔溃烂等症状。在应用珠黄吹喉散期间,患者不能吃辛辣刺激性及肥甘厚腻性食品,以免加重病情,不利于疾病的治疗。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具体药品使用请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语音时长 01:18”
-
珠黄吹喉散的功效珠黄吹喉散是一种散剂,是外用制剂,对治疗热毒内蕴所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牙龈炎等效果较好。下面我们具体进行分析。珠黄吹喉散的功效是化腐生肌,清热解毒。中医主要是用来治疗热毒内蕴所引起的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等。西医主要是用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牙龈炎等疾病。在应用珠黄吹喉散期间患者若有细菌感染,可以配合西药阿莫西林胶囊共同治疗,加强抗炎效果。患者应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瓜果。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具体药品使用请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语音时长 01:12”
-
珠黄吹喉散有什么功效与作用病情分析:珠黄吹喉散具有解毒化腐生肌的功效。用于热毒内蕴所致的咽喉口舌肿痛、糜烂。外用,吹于患处,一曰3-5次。意见建议:本品为淡黄色的粉末;气香,味苦,有清凉感,建议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在平时要清淡饮食,不吃刺激性食物。按时休息,保持心情舒畅。如果症状没有缓解,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
湿疹用药注意事项有哪些病情分析:湿疹用药的注意事项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皮疹类型来决定用药,比如说急性期的湿疹,如果局部有渗出,那么就只能选择冷湿敷的方式来处理,常用的药物有生理盐水,硼酸溶液等等。如果局部的皮疹没有渗出,那么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制剂来涂抹。 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具体药品使用请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意见建议:在治疗期间,湿疹的患者要注意清淡饮食,尽量避免高蛋白饮食以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在日常生活当中要尽量避免外界的各种刺激性因素,比如热水烫洗,剧烈搔抓等等。
-
珠黄吹喉散的功效与作用珠黄吹喉散,中医方剂名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它为淡黄色的粉末,具冰片特有香气,味苦、有清凉感,具有解毒化腐生肌的功效。由珍珠、人工牛黄、硼砂、西瓜霜、雄黄、儿茶、黄连、黄柏、冰片组成。方中人工牛黄、硼砂清热解毒,利咽消肿。黄连、黄柏、冰片、西瓜霜、雄黄解毒清热,消肿化腐,止痛。珍珠化腐生肌
-
珠黄吹喉散涂上后流血珠黄吹喉散涂上后流血可能是用药不当的原因。珠黄吹喉散具有解毒化腐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喉炎、口舌肿痛、糜烂等症状,如果患者在涂药物时用药不当,碰触到了口腔糜烂部位,容易导致涂上药物后流血,可以用棉签按压止血。涂上药物后流血也有可能是对药物成分过敏引起,容易导致咽喉部会出现灼烧以及疼痛感,需要遵医嘱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