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女性膀胱结石1.1cm吃药能治愈吗
病情描述:
女性膀胱结石1.1cm吃药能治愈吗
答医生回答
病情分析:
女性膀胱结石如果较小,6㎜以下的一般情况下吃些排石药有可能排出而治愈,但是大结石,尤其是大于1㎝的结石,因为尿道的狭窄,排出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意见建议:
建议患有泌尿系结石的人群,无论男女,都需要引起重视重视,尽早去正规医院就诊,避免滥用药物而耽误病情。此外,泌尿系结石患者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喝水,多做些跳跃性运动,避免久坐久站。
为你推荐
-
胆囊息肉1.1cm是癌变吗胆囊息肉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个胆囊的良性疾病,一般来讲绝大部分息肉都是良性的,但是在息肉长大的过程中,确实有一少部分患者可能会发生癌变,但是具体到什么时候癌变呢,我们临床上很难预测,一般来讲我们现在推荐超过一个厘米的息肉,要做手术切除,但是这个手术只是说,做预防性的手术,是为了预防以后的癌变,所以对于我们临床上说做超声或者是其他的检查也好,所测出来的,这种1.1厘米的息肉,并不能说它就一定已经癌变了,绝大部分应该还是一个良性的息肉。1:00
-
小儿肺炎吃药能治愈吗轻型的小儿肺炎吃药是能够治愈的,但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则需要抗炎输液治疗。一般对于轻症的肺炎先口服药物治疗,并动态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看体温是否逐渐下降,咳嗽是否减轻,缺氧是否明显改善。如果病情好转,就可以继续口服药物巩固治疗;如果口服药物治疗三天以上,患儿持续高热,咳嗽没有明显的减轻或者还加重,就建议改变用药途径,进行抗炎输液治疗,迅速控制病情,防止出现并发症。建议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长要注意做好孩子的护理,让孩子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剧烈的活动。注意观察孩子的体温变化情况,让孩子适当的饮水,如孩子的痰液比较多,需要经常给孩子翻身,轻拍后背,促进孩子痰液的排出,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给窗户定时通风,选择适宜的温度和湿度。01:39
-
女性膀胱结石1.1cm吃药能治愈吗大多数女性膀胱结石1.1厘米,吃药是可以将结石排出来的。我们说通过影像学检查证实为膀胱结石,结石大小在1.1厘米,我们建议患者以下治疗。第一个,建议女性患者多饮水,规律的排尿,适当多做一些跳跃运动,跳绳运动以及爬楼梯运动。第二个,因为女性的同志尿道比较短,可以规律的吃一些促排石药物,排石颗粒,金钱草,枸橼酸氢钾钠颗粒。最后一个,我们建议患者在药物排石的时候定期复查泌尿系彩超,以监测结石有无排出。语音时长 01:16”
-
膀胱结石1.1cm大怎么治疗膀胱结石1.1公分,需要去泌尿外科进行手术治疗,手术首选经尿道膀胱镜下钬激光碎石,患者取截石位,在麻醉好之后,会阴区进行消毒,铺巾,置入膀胱镜,在膀胱镜下可以明确看到结实的大小和质地,然后置入钬激光,在激光能量的作用下,将膀胱结石击碎,粉末化之后,可以通过尿道将结石碎片排出体外。患者在术后需要定期随访,对于膀胱结石,还需要找出引起膀胱结石的原因,特别是老年男性患者,大多是合并下尿路梗阻,前列腺增生引起,可以口服哈乐加保列治,或者可多华加保列治对症治疗,只有将下尿路梗阻解除,膀胱结石才不容易复发。语音时长 01:15”
-
膀胱结石1.1cm大怎么治疗病情分析:膀胱结石1.1cm大可以选择体外冲击波碎石处将结石粉碎,然后服用排石颗粒和其他排石类药物促进结石排出。或者是患有膀胱梗阻尿潴留的情况下,可以做膀胱微创手术排石。平时多运动,多饮水,观察结石的排出情况。意见建议:患有膀胱结石要保持膀胱尿道通畅,积极预防膀胱梗阻和尿道梗阻。在饮食方面要少吃过于辛辣和高钙类食物。患有膀胱结石还要积极预防膀胱炎,和膀胱囊肿等膀胱疾病。
-
1.1cm肾结石掉膀胱怎么办病情分析:1.1cm肾结石掉膀胱可以考虑通过药物排石,也可以考虑通过体外碎石术的方法,或者膀胱微创手术的方法治疗。例如膀胱收缩正常,没有膀胱炎,或者膀胱囊肿,膀胱梗阻等疾病,一般可以正确服用排石颗粒等排泄药物,促进及时排出。如果结石掉进膀胱后膀胱发炎,或者膀胱梗阻,一般考虑体外碎石术或者微创手术排石。意见建议:肾结石掉进膀胱后保持尿道通畅,排石期间要定期做相关检查,了解膀胱结石的排出情况,和生长情况,在饮食方面要少吃含钙量较高的食物。
-
子宫内膜1.1cm如果能在月经来潮之前,子宫内膜是1.1厘米属于正常,不需要特殊处理,如果在月经干净以后复查彩超,子宫内膜是1.1厘米,考虑子宫内膜的病变是不能排除的。对于有性生活史的女性,建议做宫腔镜的探查,在宫腔镜下了解子宫内膜的情况,子宫内膜有没有就是赘生物,子宫内膜有没有异常的病灶,在宫腔镜下行子宫内膜的刮
-
胎盘厚度1.1cm正常吗胎盘厚度1.1cm一般不正常。胎盘是孕妇和胎儿之间物质交换的媒介,胎盘附着在子宫壁上,从母亲那里吸收营养和氧气,并将其输送至胎儿。同时将胎儿的代谢废物运出母亲进行代谢。正常胎盘位于子宫上部,可附着于子宫前壁、后壁和底部。1.1cm的胎盘厚度稍薄,正常胎盘厚度在2.5至5cm之间,因此此时容易发生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