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幽门螺旋杆菌是怎么产生的
病情描述:
幽门螺旋杆菌是怎么产生的
答医生回答
病情分析:
幽门螺旋杆菌是胃粘膜上皮表面的微需氧杆菌,可以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染,传染的方式是粪-口。临床表现为上腹胀痛、反酸、嗳气、恶心、口臭等症状,甚至还会引起消化道肿瘤。
意见建议:
幽门螺旋杆菌可定期做碳13或碳14检查,阳性者可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奥美拉唑胶囊及甲硝唑片治疗两周。
为你推荐
-
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说明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是目前已知的引起胃部疾病的一种细菌,它可以引起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等多种胃部疾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一般没有全身症状,一般先引起急性胃炎,未治疗或者未彻底治疗会引起慢性胃炎。症状一般可表现为腹痛,特别是上腹部疼痛、腹胀,特别是饭后腹部饱胀感,晨起恶心、反酸、嗳气、饥饿感,重者出现呕吐等。01:26
-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怎么引起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原因:第一,本身可能就有幽门螺杆菌,当饮食上不注意或者胃肠有炎症的时候,幽门螺杆菌就会大量的繁殖,会通过一些相关的检测指标来检测到。第二,口口传播,幽门螺杆菌是一个口口传播的细菌,如果家庭中其他的家庭成员或者经常在一起吃饭的人有幽门螺杆菌,就可以通过口口的途径导致感染。还有一种情况,有些患者在饮食上不注意,经常吃一些不干净的食物,有细菌传染的情况出现,也可以感染上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人群是普遍易感的,在国内有将近一半的人都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寄生在人类胃内的一种菌,它是螺旋状或者杆状,所以叫螺旋杆菌。有了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导致胃炎、糜烂、溃疡,甚至恶性肿瘤的发生,所以如果发现了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结合病人意愿的情况下,建议给予根除治疗。01:51
-
幽门螺旋杆菌是怎么产生的幽门螺旋杆菌是被传染的,它可能通过接吻,共用餐具,共用牙刷等方式造成传染。如果要检查评估是否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应该进行碳14呼气试验,特别是存在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的病人更加需要进行检查。如果发现碳14呼气试验阳性,就需要考虑进行根治幽门螺旋杆菌,目前常用的药物方案包括一种ppi药物加两种抗生素,再加一种保护胃黏膜的铋剂,疗程10-14天,停药1个月之后需要再次复查碳14呼气试验,评估是否得到了根治,评估是否需要调整用药方案。语音时长 01:17”
-
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1.形态和染色:幽门螺杆菌(HP)呈弧形、S形或海鸥状,有鞭毛,革兰染色阴性,目前临床病理多采用镀银染色检查。2.培养特点:对营养要求高,培养基中需加入羊血或马血或小牛血清,微需氧,生长缓慢,培养3~7日才可见针尖大小的半透明菌落。可迅速分解尿素释放氨,此为生化反应的鉴定要点。3.防治原则:HP与人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等密切相关。根治HP感染,推荐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加两种抗生素(如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四环素、甲硝唑等,选其中两种)服用7~14日的三联方案。语音时长 1:06”
-
幽门螺旋杆菌是哪来的病情分析:一般患者感染幽门螺旋杆菌,都是因为传染或者是饮食卫生不注意造成的,比如和已经感染的患者进行亲密的接触或者是共餐,都是有可能进行感染的。意见建议:所以要求普通的人群一定要注意预防这种菌类的感染,生活中要注意个人的饮食卫生,生冷食物一定要经过充分的消毒之后再使用。
-
幽门螺旋杆菌是怎么感染的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染途径有家族传染,水源传染,口腔传染,食物传染,生活习惯传染等传播途径感染,通常是幽门螺杆菌破坏胃黏膜,引起胃炎,胃溃疡,逐渐在可能诱发胃癌,因此需要积极治疗,定期的复查,可以吃一些幽门螺杆菌的药物,一般是吃几个月才有效果,且副作用也是挺大的。
-
幽门螺旋杆菌幽门螺旋杆菌临床上指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与胃肠疾病发病有关的细菌,如果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建议及时就医治疗。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呈螺旋形,常寄生在胃黏膜组织中,该病菌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口-口传播,粪-口传播的方式传染,当机体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可能会诱发胃炎、胃溃疡
-
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幽门螺旋杆菌一般指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可以根植于胃黏膜上皮表面的革兰阴性菌,它稍微需要氧气进行生存,幽门螺杆菌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感染得到的。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患者会出现一些不良症状,比如说胃部反酸、口臭、胃部疼痛或者是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