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有没有鼻涕
病情描述:
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有没有鼻涕
答医生回答
病情分析:
部分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患者有流鼻涕,鼻塞,打喷嚏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不是所有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患者都有此症状。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典型症状为发热,乏力,干咳,呼吸困难等。还有少部分患者可以出现食欲减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意见建议:
要想明确是否为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建议到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完善血常规+c反应蛋白,全胸片或胸部CT,新冠病毒核酸+抗体检测。明确病因,隔离治疗。
为你推荐
-
怎么算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第一,要看临床症状,患者是否有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的症状;在消化系统方面是否有食欲不佳、纳差、恶心、呕吐、腹胀的症状;在精神神经系统是否有乏力、精神差、头痛等症状。第二,还要看接触史,是否有疫区的接触史,是否有明确诊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接触史。第三,是看检查,看患者的肺部CT是否有多发的磨玻璃影,还有最重要的检查是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的检测和新型冠状病毒抗体的检测,才能明确是否是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出现上述不适症状的患者,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及时到医院的发热门诊就医,及早做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的检测来明确是否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01:44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病毒命名是什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病毒命名是covid19。其由来是在2020年1月7日,由全基因组定序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其正式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其中2019代表发现病毒的年份,n代表新型,cov为冠状病毒的英文缩写;在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在全球研究与创新论坛记者发布会上,正式宣布将2019新型冠状病毒正式命名为covid19,其中19代表发现病毒的年份,co为冠状病毒的英文缩写,vi为病毒,d为疾病,由此引发大规模肺炎疫情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covid19。02:08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有没有鼻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的患者,可以伴有流涕的现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通常情况下会有发热的表现,而且往往还会有下呼吸道的症状,比如咳嗽,胸闷的症状,表现为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的情况并不是太常见。但是,确实也有一部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可以伴随有流涕的现象,甚至可以是以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为主要的表现。对于这些轻症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往往是容易造成漏诊的,一旦漏诊,这些病人就有可能会成为隐性的传染源,这一点也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对于这种病人的鉴别,最主要的还是要询问流行病学史。如果患者有流行病学史的话,那么即使表现为轻微的感冒,也需要考虑病人可能会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需要进行严格的隔离,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做核酸的检测来明确诊断。语音时长 01:26”
-
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源头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具体的源头未确定,可能来源于自然界。冠状病毒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其中新型冠状病毒可感染人类导致肺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体的源头未得到最终的确认,一般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是自然界中原有冠状病毒变异而来的,与某些野生动物体内的冠状病毒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但是新型冠状病毒如何感染人类,感染的具体途径并未得到最终的确认。因此,在目前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主要的方法包括避免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人进行接触,也需尽量避免吃野生动物或接触野生动物。语音时长 01:20”
-
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会流鼻涕吗病情分析: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少数患者会有鼻塞、流涕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大部分会有持续高热症状,除了这些症状之外还会有干咳、腹泻、呼吸困难等不适。意见建议:建议患者要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是否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还是普通的流感引起的流涕。如果高度怀疑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该进行咽试纸检测和胸部ct检查。
-
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怎么感染病情分析: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是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进行传播,特别是在汽车内或者房间内,这种密闭的空间更容易受到冠状病毒的感染。意见建议:因此建议不要人群聚集,也不要聚餐,和其他人群交谈,要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房间里要加强通风换气,在密闭空间里要带好口罩,防止病毒的传染。
-
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传染途径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飞沫传播。此外经过最新临床研究表明,粪便、密切接触行为也可能会传播此类病毒。因此建议患者注意个人防护,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本病由于为病毒感染,因此患者呼吸系统的症状不会太过明显。多数患者以持续高热为首发症状,伴随着干咳、周身乏力等症状。这是多数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
-
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诊疗方案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的诊疗方案已经更新至第八版。本病治疗可考虑使用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糖皮质激素、干扰素、血必净等药物进行治疗。轻症患者可仅给予一般治疗措施,例如给予补液、营养支持、鼻导管吸氧等。重症患者应根据其器官功能状况给予针对性的对症治疗措施,尽全力避免器官衰竭。针对有基础病或者存在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