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手指受伤破伤风过敏怎么办?
病情描述:
手指受伤破伤风过敏怎么办?
答医生回答
病情分析:
可以到医院进行皮试,确定是否对破伤风抗毒素过敏。如果没有过敏的话可以注射疫苗,如果出现破伤风过敏也可以脱敏注射,或者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意见建议:
在脱敏注射过程中,如发现病人有全身反应,如气促,紫绀,荨麻疹,过敏性休克时,应立即停止注射,并迅速处理。
为你推荐
-
破伤风抗毒素过敏症状破伤风抗毒素,用于预防和治疗破伤风,过敏症状如下1.过敏休克:可在注射中或注射后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内突然发生。患者突然表现沉郁或烦躁、脸色苍白或潮红、胸闷或气喘、出冷汗、恶心或腹痛、脉搏细速、血压下降、重者神志昏迷虚脱,如不及时抢救可以迅速死亡。轻者注射肾上腺素后即可缓解;重者需输液输氧,使用升压药维持血压,并使用抗过敏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进行抢救。2.血清病:主要症状为荨麻疹、发热、淋巴结肿大、局部浮肿,偶有蛋白尿、呕吐、关节痛,注射部位可出现红斑、瘙痒及水肿。一般系在注射后7~14天发病,称为延缓型。亦有在注射后2~4天发病,称为加速型。对血清病应对症疗法,可使用钙剂或抗组织胺药物,一般数日至十数日即可痊愈。01:59
-
破伤风针管多久临床上预防破伤风感染选择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种,主动免疫即为注射破伤风疫苗,但注射破伤风疫苗普及率比较低,所以多数采用被动免疫。被动免疫较常用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和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破伤风抗毒素需要进行事先皮试,皮试阴性后选择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常规注射3~7天多可起到免疫作用,所以在这个时间内再次受伤可以不必重复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而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保护作用可能会持续到1月左右,在这个期间再次受伤,身体内依然会有相应的抗毒素。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还是人免疫球蛋白,要根据每个患者的伤情而定,接诊医生会详细解释和告知。01:28
-
手指受伤破伤风过敏怎么办?在患者受伤后需要注射破伤风的药物来防治破伤风。但是药物都存在一个危险因素就是过敏。事实上有很多人可能都对于破伤风针剂有很严重的过敏反应。过敏的话就要用脱敏疗法,把药分成4次,药量从稀释一下分几次注射,从药量小到慢慢注射,20到30分钟注射一次。极少量的用量不会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但是脱敏疗法比较繁琐,目前临床上发现破伤风皮试有过敏现象,可以马上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不需要做皮试,没有药物过敏的危险。手指受伤首先要在无菌操作下行创面的双氧水,碘伏或者酒精消毒处理,然后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具体药品使用请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语音时长 01:21”
-
破伤风过敏怎么办对于患者如果是被生锈的铁器刮伤或者是被铁钉扎伤,伤口局部开口过小,伤口过深的情况下,有可能使得破伤风梭菌进一步在伤口局部繁殖生长,产生外毒素之后引起破伤风发病的情况。此时患者需要考虑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者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如果患者经皮试提示患者对破伤风抗毒素过敏,可以考虑注射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一般注射人免疫球蛋白之后,可以得到同等的治疗效果。另外,患者伤口局部还需要使用碘伏进行消毒,然后用双氧水进行反复的冲洗擦拭,通过双氧水的强氧化作用,将患者伤口局部的破伤风梭菌尽量杀死,这样对于患者破伤风的预防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患者伤口处理以及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者人免疫球蛋白之后,需要注意多休息,不要饮酒,不要熬夜,不要劳累。语音时长 01:19”
-
手指受伤会得破伤风吗病情分析:手指受伤也会得破伤风。通常情况下,身体的任何部位的皮肤和黏膜出现了损伤,都有可能感染破伤风杆菌,随后破伤风杆菌会分泌痉挛毒素,诱发人体发病。意见建议:建议患者身体的任何部位的皮肤和黏膜出现损伤,包括手指都应该第一时间到医院进行伤口的规范处置,避免破伤风杆菌感染,同时应该进行破伤风预防制剂的使用,保证体内有足够的抗体。
-
打破伤风过敏怎么办病情分析:破伤风是由于细菌感染导致皮肤出现的一种反应。破伤风潜伏期的时间是不一样的,短的几小时,多的可能数月。打破伤风出现过敏反应后,首先要看过敏的程度,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果比较严重,要立即停止注射,去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意见建议:出现过敏的反应以后,在饮食上一定要忌口,忌食辛辣油腻刺激的食物,少吃海鲜一类的。
-
破伤风过敏了怎么办在出现破伤风过敏之后,要及时进行脱敏治疗,比如根据实际情况行破伤风针肌注对症解决问题,也可以选择免皮试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进行肌注处理。注意观察自身症状发展变化,若出现皮疹等皮肤问题,一定不要抓挠,建议尽量住院观察,在身体恢复稳定之后再出院,同
-
破伤风针过敏了怎么办如果破伤风针过敏,轻微的过敏反应,像局部皮肤出现瘙痒、红疹等,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抗组胺药物来缓解症状。要是出现比较严重的过敏,如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需要立刻就医。医生会根据情况进行急救,可能会注射肾上腺素来改善休克症状,同时会给予吸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