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孩发烧如何快速退烧
病情描述:
小孩发烧如何快速退烧
答医生回答
病情分析:
1、通过冰敷或冰袋,酒精擦浴,只带走局部皮肤的热量,这种退烧效果不好。
2、在提高环境温度前提下,用温热毛巾敷身体、洗温水澡等使皮肤血管扩张,这种退烧效果最好。
3、若体温再度超过38.5℃,可以服用美林,扑热息痛;如果6—8小时后再升高,可以服泰诺林。
意见建议:
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还需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有不适症状,及时就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影响恢复。
为你推荐
-
小孩子发烧怎么退烧发烧只是注意疾病的一种症状的表现,而不是代表全部。所以家长不要一味寻求发烧就去退烧,而是应遵从医嘱,准确的找出引起发烧的真正原因,对症下药。引起发烧的病因有很多,儿童主要是细菌、病毒入侵,引发呼吸道、肠胃感染,导致发烧。孩子在低热的情况下,在37.3℃~38℃时,可以先使用物理降温。常用的是用温水来擦拭大动脉走行的地方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也可以用温热的水给孩子洗澡,注意防止着凉。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少量多次的喂水,促进排尿排汗。如果孩子发烧在38.5℃以上,就需要适当服用退烧药,建议带孩子去医院就诊明确感染部分及感染病原,进行进一步治疗。如果患儿的发热考虑为外感发热所致,可以进行治疗外感发热的中成药治疗,比如说小葵花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既有退热的成分,又有抗病毒作用。01:28
-
小儿发烧如何物理退烧对于小儿发热来说,我们在家里进行物理降温是很重要的。目前来说物理降温,我们有几种方式:第一,我们可以采取退热贴,这也是我们最常用的,具有方便,而且对于退烧效果还是比较好的。第二,我们可以采取就是冰袋物理降温的方式,我们可以用冰袋放于腋下,还有后背,这样也是起到物理降温的效果。第三,我们可以采取就是进行温水擦拭,温水擦拭的过程中起到蒸发,也是能够达到降温的效果。当然还有一些家属,也问到我们能不能选择比如调整室内温度,通过空调降温等方式,这也是可以的。但是有些操作起来不太方便,而且容易出现其他的副作用。所以我们建议家属选择就是前三种物理降温的方式。01:20
-
发烧如何快速退烧首先对于发热的患者要测量一下体温的升高程度,如果说体温在三十八度五以下,那么不建议紧急给予退热治疗,否则身体经常的如果说烧到三十九度左右,处于发烧的状态,可能会危及生命的。这个时候如果手里没有药的话,可以用毛巾进行温开水擦浴,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一下体温升高的情况。常规的用一些退热药物,主要包括布洛芬,可以进行口服十毫升,能够达到退热的目的。另外还有一些肛塞的药物,比如吲哚美辛栓,塞入肛门之后一般在半小时之后,也可以使体温有明显下降的情况。再就是要找一下感染的根源,是来自于呼吸道感染还是泌尿系感染,需要应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常用的像青霉素类和头孢类的抗生素就可以的。语音时长 1:19”
-
发烧38.5如何快速退烧针对发烧38.5度,病因治疗是至关重要,退烧先采取物理降温,比如通过温水擦浴和酒精擦拭,38.5度属于中度发热,不赞成使用退烧药,针对病因治疗关键需要查明病因,如果由细菌感染导致的需要挑选合适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病毒感染导致的通常是自限性的疾病,采取对症处理。其它风湿免疫系统的疾病所导致的只要抗风湿治疗。语音时长 1:13”
-
发烧如何快速退烧病情分析:发烧的患者,物理降温可以使体温快速下降,比如酒精抹浴,冰枕等等。有些病人发烧温度比较高的时候,可以给予药物退热治疗,比如肌肉注射氨基比林,或者口服非甾体类的消炎镇痛药物退热,比如尼美舒利分散片等等。意见建议:对于发烧的患者,大部分的原因是感染。所以这类患者,建议及时就诊,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明确发烧的病因,明确感染的病原体,及时给予针对病因的治疗。
-
宝宝发烧如何快速退烧病情分析:宝宝发烧要想快速退烧,我们要选择物理降温的方式,例如,温水擦拭孩子额头、颈部、腋窝以及腹股沟等部位,少穿些衣服。如果体温超过38度5,也要及时的口服退烧药物。意见建议:宝宝在发烧的时候,也要适当的多饮水,能够促进汗液以及尿液的排泄,能有利于体温的下降。孩子所处的房间内温度和湿度适宜,要开窗通风,保持空气的新鲜,也有利于体温的下降。
-
半夜发烧,如何快速退烧?我曾经有半夜突然发烧的经历,那是在几个月前的一天晚上,我感觉头疼的比较严重,而且还出现了四肢发冷的情况,在测量体温后发现体温已经升到了38.9℃,一时间比较慌乱。上网查询资料后找到了几种应急的方案,应用之后发烧症状得到了改善,现在想将这些方法推荐给大家。1、酒精擦拭:建议大家可以使用酒精,对额头、手
-
孕妇发烧如何快速退烧孕妇发烧如果是低烧,可使用物理降温的方法进行退烧,如使用酒精、温水擦拭手心、脚心等血液循环较丰富的部位;但如果超过38.5摄氏度,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就诊治疗。孕妇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应多喝水,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的食物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