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儿童血小板偏高,中性细胞比率偏低
2020-03-03 2180次
病情描述:
儿童血小板偏高,中性细胞比率偏低
提示:线上咨询不能代替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答咨询实录
为你推荐
-
中性粒细胞比率低怎么回事中性粒细胞比率低最常见的原因有:一、药物引起,消炎药物,如替硝唑、甲硝唑等,还有抗甲状腺的药物等,都可能会由于药物性损伤而引起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低。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由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多,可能会引起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低。三、急性病毒感染时,如流感病毒、风疹病毒等,由于免疫反应的降低也可能会造成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低。四、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放疗、化疗时,由于化疗、放疗会损伤造血干细胞,造血功能衰竭,也会出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下降。01:39
-
血小板怎么增加增加血小板需要看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是疾病引起的则需要对疾病病因进行处理。常见的如脾功能亢进的患者需要对脾功能亢进行治疗,必要时还可以通过手术进行处理;其次,其他原因引起的,如化疗药物引起的可以暂停化疗药物;血小板生成药物引起的,或病毒感染及辐射引起,都可以针对根本原因进行处理。患者还可以通过补充维生素促进血小板的生成,如维生素B12,还可以补充叶酸等等。01:19
-
血小板细胞比率偏高血小板是由骨髓中成熟的聚合的包浆脱落而来,形态多样,大小不一致,易于聚集和破坏,在形成白色血小板栓,释放血小板因子促进血凝和血块收缩等方面,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是研究止血和凝血障碍的重要指标之一。生理变化,在运动,进餐后,血小板升高,休息可恢复,正常人每天血小板数有6%到10%的波动,晨间较低,午后略高,春季低,冬季高,妇女月经前血小板会降低,经期第一天血小板可降低一半,后又逐渐升高。病理变化:1,血小板增多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型血小板比率偏,高急性失血,脾切除手术后溶血性贫血,针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2,血小板减少常见于脾功能亢进,再生性贫血,放射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急性白血病,免疫性或特发生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某些药物引起。语音时长 02:11”
-
中性细胞比率偏低中性粒粒细胞是在瑞氏染色血涂片中,胞质呈无色或者极浅的淡红色,有许多谜散分布的,细小的浅红和浅紫色的特有颗粒。细胞核呈杆状或者是二到五分叶状,叶与叶间有细丝相连。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作用、吞噬作用和杀菌作用。中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髓,具有分叶性或者杆状的核,包浆内含有大量既不嗜碱也不嗜酸的中性粒颗粒,这些颗粒多是溶酶体,内含髓过氧化酶、溶菌酶、碱性磷酸酶和酸性水解酶等丰富的酶类,与细胞的吞噬和消化功能有关系。中性粒细胞的正常参考值的40%到75%,绝对值是1.8~6.3*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偏低的时候,常见的是伤寒、副伤寒、麻疹、流感等传染病,或者是化疗放疗后。某些血液病比如说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者是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力疾病等等,也可以出现中性粒细胞比率偏低。语音时长 1:42”
-
大血小板比率偏低、血小板体积偏低大血小板比率偏低、血小板体积偏低考虑是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引起的,可以选择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的方法改善。1、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能是因为病毒感染或者电离辐射引发,患病后会出现贫血、皮肤黏膜出血等症状,也会导致大血小板比率偏低、血小板体积偏低,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静脉注射环孢素
-
大血小板比率偏低,血小板体积,宽度偏低大血小板比率偏低、血小板体积、宽度偏低通常是因为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等疾病导致,具体的原因需要到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然后做针对性的治疗。1、再生障碍性贫血通常是因为病毒感染引起,也有可能是因为药物因素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会使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眼底出血、颅内出血等症状,并且也会影响到体内
-
中性粒细胞比率偏高,淋巴细胞比率偏低,淋您好,现在体温多少度?
-
儿童发烧血小板压积偏低和淋巴细胞比率偏低病毒感染可能性大 ,一般建议治疗后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