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高血压达到200mmHg属于三级高血压,情况严重,是由动脉硬化、生活习惯、并发疾病、未规律服药等多因素导致,需引起重视并积极应对。
1、动脉硬化与血管弹性降低:
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壁硬化,弹性降低,血压调节能力下降,易引发高血压。
2、不良生活习惯:
高盐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均可能导致血压升高。
3、并发其他疾病:
老年人常患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疾病,这些疾病可能引起或加重高血压。
4、未规律服用降压药物:
部分老年患者因记忆力减退或药物副作用等原因,不能规律服用降压药物,致使血压控制不佳。
应对措施:
1、立即就医:
遵循医生建议调整降压药物,如增加剂量或更换药物。常用药物有钙通道阻滞剂(如尼群地平、硝苯地平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和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
2、改善生活习惯:
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当增加运动量,戒烟限酒。
3、积极治疗并发疾病:
控制血糖、改善肾功能等,以缓解高血压症状。
4、家属监督:
监督患者规律服药,定期检查血压。
5、避免情绪波动:
保持心情愉悦,降低因心理因素导致高血压的风险。
老年人出现高血压达到200mmHg的情况十分危急,应尽快就医,调整治疗方案,以防心脑血管意外发生。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配合治疗,并注意保持情绪稳定,以稳定血压水平,保障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