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是临床常见的贫血类型,其诊断标准主要依据实验室指标及临床症状。通常,患者需满足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形态改变,并伴有明确的缺铁证据,如血清铁蛋白减少等,方可确诊。
血红蛋白降低是缺铁性贫血的首要指标。男性患者血红蛋白低于120g/L,女性患者低于110g/L,即可判定为贫血。同时,红细胞形态会呈现低色素性表现,这是缺铁导致的典型变化。
除了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异常,缺铁性贫血还需有明确的缺铁证据。其中,血清铁蛋白测定是诊断的金标准,其值低于14μg/L时,强烈提示缺铁。此外,血清铁降低、运铁蛋白饱和度下降等也是重要的缺铁指标。
在特殊情况下,如患者已服用铁剂,血清铁蛋白可能正常,此时需依赖骨髓涂片铁染色来确诊。骨髓检查可发现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细胞减少,进一步支持缺铁性贫血的诊断。
治疗缺铁性贫血时,常用药物包括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及多糖铁复合物等。这些药物能够有效补充体内铁储备,提高血红蛋白水平,从而改善贫血症状,但这些药物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避免不当用药带来的风险。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需综合考虑多个指标和临床症状,确保准确诊断,为治疗提供有力依据。患者在确诊后,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并注意饮食调整,以增加铁的摄入,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