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感染是产妇在分娩后或产褥期间发生的感染,通常由细菌侵入生殖道所引起,严重时可危及产妇健康。常见的产褥感染有以下几种类型:
1、急性外阴、阴道、宫颈炎这种感染常由于分娩时会阴损伤或手术助产导致,表现为局部灼热、疼痛、下坠感,并有脓性分泌物。治疗时需局部用药,如使用甲硝唑、克林霉素等抗菌药物。
2、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这是最常见的产褥感染类型,通常由于胎盘附着面感染所致。临床表现为恶露增多且有臭味,子宫复旧不良,伴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治疗时需使用广谱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控制感染。
3、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急性输卵管炎病原体沿淋巴管侵入盆腔结缔组织及内生殖器其他部分,导致局部组织充血、水肿,严重者形成脓肿。治疗时需大剂量联合应用抗生素,如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等。
4、急性盆腔腹膜炎及弥漫性腹膜炎炎症进一步扩散可引起腹膜炎症,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恶心、呕吐等。此时应立即就医,使用强效抗生素如万古霉素,并结合支持治疗。
5、血栓性静脉炎这是一种较为严重的产褥感染并发症,常发生于产后1~2周,表现为寒战、高热,并可能出现下肢持续性疼痛。治疗时需卧床休息,并应用肝素等抗凝药物。
产褥感染不容小觑,产妇在分娩后应保持卫生,注意观察身体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