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是肾脏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一般根据蛋白尿中蛋白质的种类和分子量大小,可分为选择性蛋白尿和非选择性蛋白尿。这两种蛋白尿的鉴别对于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选择性蛋白尿主要是指肾小球滤过膜受损较轻时,仅允许中小分子量的蛋白质通过,如白蛋白等,而大分子量蛋白质则被保留。这种情况通常见于早期肾小球疾病,如轻微病变型肾病综合征。治疗上,常采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减少蛋白尿和保护肾功能。
非选择性蛋白尿则是指肾小球滤过膜受损较重,各种大小和分子量的蛋白质均可自由通过,包括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补体C3等。这种情况多见于肾小球疾病的后期或严重阶段,如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治疗上,除了上述药物外,还可能需要使用更强效的免疫抑制剂以及针对特定病理类型的药物,如针对膜性肾病的抗PLA2R抗体药物。
准确鉴别有助于评估肾脏损害程度,指导临床治疗,以及预测疾病进展和预后。因此,对于出现蛋白尿的患者,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