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在中医理论中,主要归因于外感风寒湿邪、内伤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以及经络痹阻等多重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颈部筋骨失养,进而引发颈椎结构与功能的异常。
1、外感风寒湿邪:颈部是人体较为脆弱的部位,容易受到风寒湿邪的侵袭。风寒可使颈部筋脉拘挛,湿邪则易阻滞气血运行,长期如此,便会导致颈椎僵硬疼痛。
2、内伤肝肾不足: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不足时,筋骨失于濡养,颈椎的稳定性和灵活性便会下降,容易出现退行性改变。
3、气血亏虚: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亏虚时,颈部筋肉得不到足够的滋养,易出现颈椎酸软无力、头晕目眩等症状。
4、经络痹阻: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若颈部经络因各种原因痹阻不通,就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颈椎部位的营养和代谢受到影响,从而发病。
在治疗颈椎病时,中医常采用针灸、推拿等手法来疏通经络,配合中药如葛根、羌活、威灵仙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同时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体质,使用如枸杞子、菟丝子等滋补肝肾,或者当归、黄芪等补益气血的药物,以全面调理身体,达到治疗颈椎病的目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颈部的保暖,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以预防颈椎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