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的肠道病变特点

细菌性痢疾的肠道病变特点主要表现为急性卡他性炎症,以假膜性炎为典型,严重者可发生伪膜性坏死及溃疡形成。这种疾病由痢疾杆菌引起,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影响肠道健康。

1、病理变化

细菌性痢疾的肠道病变通常累及结肠,尤其是乙状结肠和直肠。病变部位可见肠道粘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并有大量纤维素渗出,形成灰白色或灰黄色的细小点状坏死及浅表的糜烂。这些渗出的纤维素与中性粒细胞、坏死组织、病原菌等一起形成特征性的假膜,又称伪膜。

2、临床症状

患者常出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中毒性休克和中毒性脑病,表现为高热、惊厥、昏迷等。

3、治疗

治疗细菌性痢疾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如磺胺类、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及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等,旨在杀灭病原菌,缓解症状。同时,配合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支持治疗也是关键。

4、预防

预防细菌性痢疾的关键在于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改善,以及及时有效的疫苗接种。公众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和水源,减少病菌的传播机会。

细菌性痢疾的肠道病变以急性卡他性炎症和假膜形成为主,严重时可导致坏死和溃疡。通过抗生素治疗和支持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痊愈。预防措施的落实对于减少疾病传播至关重要。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健康自测

健康自测大全 健康早知道

专业医学量表 专业医学团队

扫码关注完成健康自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