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症,简称子宫内膜炎,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子宫内膜感染。其成因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产后或流产后的感染、宫腔手术操作后的感染、经期卫生不良等。
1、产后或流产后的感染:
分娩或流产后,女性生殖道的自然防御功能降低,此时若不注意卫生或过早性交,易导致病原体侵入,从而引发子宫内膜炎。
2、宫腔手术操作后的感染:
如放置宫内节育器、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宫腔镜检查等操作,若手术操作不当或术前存在生殖道炎症未经治疗,术后易导致感染扩散至子宫内膜。
3、经期卫生不良:
月经期间,女性生殖道的生理屏障作用减弱,若不注意经期卫生,如使用不洁的月经垫、经期性交等,均可使病原体侵入而引起炎症。
治疗子宫内膜炎,通常采用抗生素类药物,如甲硝唑、阿奇霉素等,以控制感染。同时,患者需充分休息,采取半卧位以利于炎症局限和宫腔分泌物的引流。在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和盆浴,以免加重病情。对于病情严重者,可能还需通过手术引流脓液或清理宫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