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减少是什么意思

中性粒细胞减少是指血液中中性粒细胞的数量低于正常范围。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在免疫系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帮助人体抵抗感染和炎症。当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时,人体的抗感染能力会下降,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害。

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原因有多种,以下列举几种常见情况:

1、感染因素

某些病毒或细菌感染,如流感、病毒性肝炎等,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这些病原体直接影响中性粒细胞的生成或加速其破坏。

2、药物因素

多种药物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例如,抗肿瘤药物如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等,会通过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此外,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以及抗甲状腺药物也可能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

3、骨髓疾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等骨髓疾病会干扰中性粒细胞的正常生成,导致其在血液中的数量减少。

4、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引起中性粒细胞破坏过多,从而减少其在血液中的数量。

5、其他因素

年龄、遗传因素、营养不良以及物理和化学损伤,如X射线、化学物质苯等,也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减少会影响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因此,一旦出现此情况应及时就医,找出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健康自测

健康自测大全 健康早知道

专业医学量表 专业医学团队

扫码关注完成健康自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