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的穴位主要集中于头部、颈部及下肢,包括太冲穴、太溪穴、曲池穴、百会穴以及风池穴等。
1、太冲穴位于足背,是肝经的原穴,按摩此穴可疏泄肝气,平降肝阳,从而达到降压的效果。太溪穴则在内踝后方,属于肾经,常按此穴有助于滋阴补肾,对肾性高血压具有良好调节作用。
2、颈部的曲池穴,屈肘时位于肘横纹外侧端,按摩该穴能清热解表,调和气血,对高血压所致的头晕、头痛等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
3、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是督脉与诸阳经交会之处,按摩或轻叩此穴可平肝熄风,醒脑开窍,对于高血压伴随的眩晕、失眠等症状有显著疗效。
4、风池穴在项部,当枕骨之下,按摩此穴能够疏风清热,通络止痛,对于高血压引起的颈部僵硬、头痛等症有缓解作用。
除了穴位按摩,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合理饮食,避免高盐高脂食物,适量运动,保持心情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