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脉,中医脉学四大脉象之一,是外感病变中的主要脉象。它表现为轻手即得的脉象,手指轻轻接触寸口脉位便能感受到脉的跳动,随着按压力度的增加,脉搏的跳动会变得更加清晰有力,但当手指继续下按时,脉搏的跳动力度并不会持续增强,反而略有减弱,且并无空泛之感。
浮脉的形成,既是一种病理反应,也体现了生理性的抗邪过程。当外邪侵袭人体,卫气作为第一道防线进行抵抗,此时运行在营血中的营气也不断化生卫气来增援,导致营气随之外浮,从而形成浮脉。
浮脉多见于外感表证,具体表现因病因和症状而异:
1、如风寒感冒,脉象浮而有力,特别是两寸部位浮紧,治疗时常用麻黄、桂枝等散寒解表药物。
2、在风热感冒中,脉象表现为脉浮而数,治疗时则采用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表之药。
3、若患者体虚,感受外邪后,脉象可能浮而无力,此时需用党参、黄芪等补虚解表之药。
4、此外,浮脉还可能出现在其他内科疾病中,如肝胆疾病、脾胃疾患等。
遇到浮脉,医者需综合其他症状,准确辨证,合理用药,以期迅速驱邪外出,恢复健康。患者也应在服药期间注意饮食调理,防寒保暖,以助病情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