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偏高

小儿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是在进行佝偻病检查中的一项常用指标,小儿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增高,最常见的原因是骨骼矿化不足,也就是佝偻病,可以通过补充钙剂、维生素D等方法治疗。

佝偻病即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婴幼儿、儿童、青少年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佝偻病主要的特征是长骨干骺端软骨板和骨组织钙化不全,维生素D不足使成熟骨钙化不全,临床表现为易激惹、烦闹、多汗、枕秃等。早期常无骨骼病变,骨骼X线可正常,或钙化带稍模糊。当病情继续加重,会出现PTH功能亢进和钙、磷代谢失常的典型骨骼改变。6月龄以内婴儿佝偻病以颅骨改变为主,前囟边缘软,6月龄以后,骨缝周围亦可有乒乓球样感觉,但额骨和顶骨中心部分常常逐渐增厚,至7~8个月时,头型变成“方颅”,头围也较正常增大。骨骺端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沿肋骨方向于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可触及圆形隆起,患儿会坐与站立后,因韧带松弛可致脊柱畸形。由于骨质软化与肌肉关节松弛,1岁后,开始站立与行走后双下肢负重,可出现股骨、胫骨、腓骨弯曲,形成严重膝内翻(“O”形)或膝外翻(“X”形)样下肢畸形。对于此种疾病,可以用碳酸钙D3片、维生素D滴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健康自测

健康自测大全 健康早知道

专业医学量表 专业医学团队

扫码关注完成健康自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