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发热分为三个时期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
1、体温上升期:体温上升期是发热的开始阶段,此时患者会感到手脚冰凉,甚至打寒战。这是因为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得体温调定点上移,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从而导致体温逐渐上升。
2、高热持续期:随着体温的升高,进入高热持续期。在这个阶段,患者体温升高并稳定在较高的水平,可能会伴有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需要采取措施降低体温,如使用物理降温方法,或者给予解热镇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3、体温下降期:当体温升高到一定程度,机体会通过各种调节机制使体温逐渐下降,进入体温下降期。在这个阶段,患者会大量出汗,皮肤潮湿,体温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需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防脱水。
针对发热,临床上常采取对因治疗根据发热原因,如感染、炎症等,选用相应的抗生素或抗炎药。药物治疗除了上述的解热镇痛药,还可使用阿司匹林但需注意,儿童患者不宜使用阿司匹林,以免引发雷耶氏综合症。支持治疗也很重要,包括补液、补充电解质和维生素等。对于高热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湿毛巾敷额头,或使用退热贴。在治疗期间,患者需充分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这也是恢复健康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