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泌尿系感染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其最常见的致病菌主要包括大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等。这些病原菌通常通过上行感染途径侵入泌尿系统,引发炎症反应。
1、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是小儿泌尿系感染中最常见的致病菌,占总数的60%-80%。它主要通过粪便污染尿道口,进而上行感染膀胱和肾脏。预防大肠杆菌感染的关键在于保持个人卫生,及时治疗便秘等肠道问题。
2、肠球菌:肠球菌是另一种常见的泌尿系感染致病菌,占比约为10%-15%。肠球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因此治疗时需根据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药物,如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
3、葡萄球菌:葡萄球菌引起的泌尿系感染相对较少,但不容忽视。这类感染多与医疗器械使用、皮肤破损等因素有关。治疗葡萄球菌感染可选用苯唑西林、头孢唑林等抗生素。
除了上述三种主要致病菌外,还有克雷伯菌、变形杆菌等也可能导致小儿泌尿系感染。防治策略上,应注重保持儿童会阴部清洁干燥,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避免不必要的导尿和尿路器械检查,减少感染机会。及时发现和治疗先天性尿路畸形等易感因素。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临床情况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药物。对于复发性感染,应积极寻找并去除诱因,如尿路结石、膀胱输尿管反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