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其病理表现复杂多样,主要包括肺部炎症、干酪样坏死、空洞形成以及纤维化和钙化等过程。
肺部炎症是肺结核的早期病理变化,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肺部出现渗出性炎症,伴随着大量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的浸润。
随着病情发展,炎症区域可能发生干酪样坏死,形成特征性的干酪样肺炎。这是由于结核杆菌引起的强烈免疫反应导致组织坏死,坏死区域呈现黄色,质地均匀细腻,类似干酪。
在坏死物液化的过程中,经支气管排出可形成空洞。这些空洞可能单个或多个存在,大小不一,洞内一般无液平面,空洞壁相对较厚且不规则,周围可能伴有炎症和纤维化。
在疾病后期,随着机体免疫力和药物治疗的介入,病灶可能逐渐纤维化,形成瘢痕组织。这是一种修复过程,有助于限制病变的扩散。
部分病例中,坏死灶内可能出现钙盐沉积,即钙化现象。这是疾病愈合的一种表现,钙化灶通常表示该区域的结核杆菌已被清除或失活。
在治疗肺结核时,常采用的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杀灭或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肺结核的病理过程复杂,治疗需综合考虑病情阶段、患者免疫状况及药物敏感性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