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扭伤时,应首选冷敷而非热敷。扭伤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伤害,正确处理对于恢复至关重要。在扭伤的急性期,即刚扭伤后的48小时内,局部组织会出现炎症反应,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肿胀和疼痛。此时,冷敷是更为适宜的选择。
冷敷的作用机制在于通过降低局部组织的温度,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渗出和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肿胀和疼痛。这一过程中,可以使用冰袋、冰块包裹在毛巾中对扭伤部位进行间断性冷敷,每次敷15-20分钟,每隔2-3小时敷一次。
与冷敷相反,热敷在急性期可能会加重炎症反应,不利于扭伤的恢复。热敷应在扭伤48小时后进行,此时出血大多已停止,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瘀血的吸收和消散。
除了冷热敷外,扭伤后还可以考虑使用药物治疗。如洛索洛芬钠分散片、活血止痛胶囊和红花油等,这些药物能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若扭伤后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排除骨折等严重情况。
扭伤后的恢复不仅需要正确的处理方法,还需要充足的休息和适当的康复训练,以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和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刚扭伤时应选择冷敷以减轻肿胀和疼痛,后期可结合热敷和药物治疗促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