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氨酶偏高应就诊于消化内科或肝病科。
转氨酶是反映肝脏功能的重要指标,当其水平偏高时通常意味着肝脏可能出现了损伤或疾病。因此,一旦发现转氨酶升高,患者应及时前往医院的消化内科或肝病科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转氨酶主要包括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当肝细胞受损时转氨酶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液中转氨酶水平升高。以下是可能导致转氨酶偏高的几种常见情况:
1、病毒性肝炎,如甲肝、乙肝、丙肝等,这些病毒感染会导致肝细胞受损,进而引起转氨酶升高。
2、脂肪肝,由于脂肪在肝脏内过度堆积,影响肝细胞功能,也会导致转氨酶水平上升。
3、酒精性肝病,长期大量饮酒会损伤肝细胞,造成转氨酶泄露到血液中。
4、药物性肝损伤,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抗结核药、解热镇痛药等,长期使用或大量使用可能造成肝脏损伤,进而导致转氨酶升高。
5、自身免疫性肝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这些疾病会导致免疫系统攻击肝细胞,从而引起转氨酶水平异常。
当出现转氨酶偏高时患者除了及时就医外,还应注意调整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减少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并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