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其正常值通常在0-0.5mg/L之间,但因检测方式和医院标准不同而有所差异。该指标对于评估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栓风险具有关键意义。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D-二聚体的水平变化,能够反映机体凝血与抗凝血功能的平衡状态,是临床诊断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参考指标。D-二聚体的正常值代表着机体凝血与纤溶系统的正常运作。当D-二聚体处于正常范围时,通常意味着患者没有血栓或凝血障碍的风险,有助于排除深静脉血栓和肺血栓栓塞等疾病的可能性。
当D-二聚体水平升高时,则可能提示机体存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这是一种严重的凝血异常,可能导致全身微小血管内广泛形成血栓;先兆子痫,在孕妇中,D-二聚体升高可能预示着这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慢性肾病,肾功能障碍患者常伴有凝血系统异常,D-二聚体水平可反映其病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缺血或损伤时,凝血系统被激活,D-二聚体随之上升;溶栓治疗的效果监测,如在急性心肌梗塞或肺栓塞的溶栓治疗中,D-二聚体的变化可用来评估治疗效果。
在药物治疗方面,针对D-二聚体升高的患者,医生可能会使用如尿激酶、链激酶或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物(t-PA)等药物来活化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加速血栓的溶解,从而降低D-二聚体水平,减少血栓带来的风险。
D-二聚体作为纤维蛋白降解的特异性产物,其正常值的维持与波动不仅反映了机体凝血与纤溶功能的平衡状态,也提供了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