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正常腋温一般维持在36-37℃之间,当腋温超过正常范围时,即被视为发热。根据发热的程度,医学上通常将其分为低热、中等热、高热和超高热四个等级。这种分度对于判断病情、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低热:腋温在37.4-38℃之间,患者可能感觉轻微不适。低热可能是由轻微感染或身体应激反应引起,一般不需要使用退热药,可通过物理降温或观察处理。
2、中等热:腋温在38.1-39℃之间,此时患者不适感加重,可能需要考虑使用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以缓解症状。中等热多由较严重的感染或其他疾病引起,需及时就医检查。
3、高热:腋温在39.1-41℃之间,属于较为严重的发热状态。患者可能出现明显的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此时应使用退热药物,如阿司匹林(但需注意,儿童患者不宜使用阿司匹林)、赖氨匹林等,并积极寻找发热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4、超高热:腋温超过41℃,属于危急状况。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抽搐等严重症状。应立即采取紧急降温措施,如冰袋降温、酒精擦浴等,并尽快送往医院救治。
了解和掌握腋温发热的分度,不仅有助于准确判断病情,还能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患者在出现发热症状时,应根据发热程度合理选择退热方法和药物,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