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其主要病变部位集中在直肠和乙状结肠。
这种由志贺菌引起的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便血、菌血症等严重后果。细菌性痢疾的病变过程,起始于志贺菌侵入人体。大部分细菌可被胃酸灭活,但仍有小部分在结肠部位存活并繁殖。这些细菌释放内毒素和外毒素,导致结肠黏膜发生炎症和溃疡,尤以直肠和乙状结肠为甚,有时可累及整个结肠和回肠末端。
药物治疗是关键。常用的抗生素包括盐酸左氧氟沙星片、乳酸环丙沙星等,这些药物能有效消除体内的致病菌,控制炎症蔓延。
液体疗法也必不可少。由于细菌性痢疾常伴有脱水症状,因此需要及时补液,轻度脱水可通过口服补液盐纠正,重度脱水则需静脉输液。
饮食疗法起辅助作用。患者应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米粥、蒸蛋,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针灸与按摩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在某些情况下也被用于辅助治疗,以调节身体机能,缓解症状。
对于反复发作的患者,免疫疗法如接种多价志贺氏菌疫苗,可降低感染风险。
综上所述,细菌性痢疾的病变部位主要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通过综合治疗措施,可有效控制病情,促进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