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肛是怎么回事

关于脱肛:

脱肛又叫直肠脱垂,它是指直肠的黏膜或全层向下方移位的一种病变。如果只是直肠黏膜向下移位叫做黏膜脱垂,黏膜脱垂多见于小儿,一般五岁之前即可自愈。如果直肠全层向下脱垂叫做完全脱垂,完全胶脱垂多见于中老年女性。

年老体弱、营养不良、发育欠缺的人群,由于盆腔底部的肌肉和筋膜无力,使得直肠容易脱出。外伤或手术损伤直肠局部的神经或肌肉也会使得直肠周围的组织对直肠的固定作用减弱,直肠容易脱出。小儿由于骶骨比较直、没有明显的弯曲度,直肠较成人容易脱出。此外,一些能够使得腹压增高的因素,比如用力咳嗽、腹泻、便秘、排尿用力等,都会因为腹压的增高,将直肠向下推动而导致直肠脱出。

脱肛对症用药建议:

脱肛的主要表现是肛门处有肿物脱出,病情开始时,只是在排便时肿物脱出,排便后自行缩回,随着病情的发展,脱出有肿物逐渐增大,不能自行缩回,常需要用手按压才能缩回肌门内。病情严重时,稍微用力、咳嗽、站立时间过久,都会引起脱肛。

对于成人轻度的脱肛,注意减少排便时间,不要过于用力,预防便秘,平时注意做肛门括约肌功能的锻炼,可以保持很长间的病情稳定。病情比较重的患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硬化剂注射或手术疗法。

对于小儿的脱肛,可以由医生给孩子采用胶布固定脱肛部位。待小儿长大些后,脱肛会自愈。

脱肛注意事项:

1.平时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蹲厕过久,避免用力排便。

2.不要吃芥末、辣椒等刺激性较大的食物,少吃鱼、虾、螃蟹等发物。

3.平时从事重体力活动的人群,注意多休息,平时可以多练习提肛动作,增强肛门括约肌的力量。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健康自测

健康自测大全 健康早知道

专业医学量表 专业医学团队

扫码关注完成健康自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