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脉是中医经络系统的核心,其体表分布具有明确的规律。
一般手足三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手足三阴经则布于四肢内侧,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头面部,阳明经行于面额,太阳经走于面颊头顶,少阳经循行于头侧。躯干部,手三阳经行于肩胛,足三阳经中,阳明经居前,太阳经居后,少阳经位于侧;足三阴经则均行于腹面。
在四肢部位,阳经主要走行于外侧,而阴经则走行于内侧。具体而言,阳明经位于前缘,少阳经占据中线,太阳经处于后缘。相对应地,太阴经在阴经中居前,厥阴经在中,少阴经在后。头面部是诸阳经交会之处。阳明经主要分布于面部和额部,太阳经则横跨面颊、头顶及枕项部,而少阳经则主要走行于耳颞部。足厥阴肝经也上达巅顶。在躯干部,手三阳经主要循行于肩胛部,手三阴经从腋下走出。足三阳经中,阳明经行于胸腹面,太阳经行于背面,少阳经则走行于侧面。足三阴经在腹面的排列顺序为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