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腔积液,即胸腔积液,是由于胸膜腔内液体产生与吸收的平衡被打破,导致液体在胸膜腔内异常积聚。其发生机理涉及多种因素,主要包括血管静水压增高、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胶体渗透压降低、淋巴管引流障碍及损伤,以及胸膜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高等。
1、血管静水压增高
当体内循环系统的血容量增加或血管床静水压增高时,胸膜毛细血管内的液体滤出量增加,从而产生胸腔积液。这种情况常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等疾病。
2、血管通透性增加
胸膜炎症或肿瘤等因素可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使得血管内的液体和蛋白质更易渗出至胸膜腔。如肺炎、肺结核等感染性疾病,以及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胸膜转移,都可能引发此类积液。
3、血管胶体渗透压降低
当血浆蛋白减少,如肾病综合征、低蛋白血症等情况,会导致血管内的胶体渗透压下降,从而使胸膜毛细血管内的液体更易渗出,形成积液。
4、淋巴管引流障碍及损伤
当患者患有恶性肿瘤,肿瘤细胞可阻塞淋巴管,导致淋巴回流受阻。如患者曾行放射治疗、乳腺手术等,可引起局部淋巴管受损,淋巴回流也会受阻,从而形成胸腔积液。
5、胸膜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高
当患者有左心衰竭、输液过多等情况时,可致血管内液体静水压增高,推动胸膜毛细血管内的液体进入胸膜腔。
在治疗胸膜腔积液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如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以减少体内液体潴留,抗炎药(如地塞米松、泼尼松)以减轻炎症反应,以及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以治疗感染性胸膜炎。对于恶性肿瘤引起的积液,还可能使用抗肿瘤药物(如顺铂、紫杉醇等)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胸膜腔积液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治疗时需综合考虑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