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颈椎病多因肝肾不足、筋骨失养,加之风寒湿邪侵袭或外伤、劳损等因素,导致颈部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出现颈项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治疗时,中医注重辨证施治,通过调理气血、舒筋活络、祛风除湿等方法,以达到缓解症状、改善功能的目的。
中医将颈椎病的成因归结为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因主要是肝肾亏虚,导致筋骨失于濡养;外因则包括风寒湿邪的侵袭、颈部外伤以及长期劳损等,这些因素均可导致颈部经络受阻,引发颈椎病。
颈椎病在中医理论中,其症状表现多样,如颈项强痛、头晕目眩、上肢麻木等。这些症状与颈部经络受阻、气血不畅密切相关。
中医治疗颈椎病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在急性发作期,以缓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为主;在缓解期,则注重调理肝肾、强壮筋骨,以预防复发。
中医在治疗颈椎病时,常采用具有舒筋活络、祛风除湿、补益肝肾等功效的药物,如葛根、羌活、独活能舒筋活络,祛风止痛;当归、白芍、熟地则可养血柔肝,濡养筋骨。
除了药物治疗外,中医还强调针灸、推拿、拔罐等非药物治疗手段的综合运用,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这些方法能够直接作用于颈部经络,有效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减轻颈椎病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