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其心电图演变过程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心肌梗死的心电图通常经历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和陈旧期四个阶段的演变。
1、超急性期:此期心电图主要表现为T波高耸,ST段呈斜型或弓背向上型抬高。这一阶段通常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最初表现。
2、急性期:随着病情的进展,心电图进入急性期,出现病理性Q波,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与T波连成单向曲线,随后ST段逐渐回落,T波由高耸逐渐转为倒置。此期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是心肌梗死最具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
3、亚急性期:进入亚急性期,心电图主要表现为ST段恢复至基线水平,T波由倒置逐渐变浅,病理性Q波持续存在。这一阶段通常持续数周至数月。
4、陈旧期:在陈旧期,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可能恢复正常,也可能遗留异常Q波或T波改变。这些改变是心肌梗死的历史痕迹,对于患者的后续治疗和管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在治疗心肌梗死的过程中,药物的应用至关重要。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凝药物如肝素,以及溶栓药物如尿激酶、链激酶等。这些药物能够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流灌注,减少心肌损伤,挽救濒死的心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