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医学上称为发热,是指体温因各种原因超过正常范围。一般而言,当腋下温度超过37℃、口腔温度超过37.3℃、直肠内温度超过37.6℃,并且24小时内温度差波动在1℃以上,即可定义为发烧。这是身体对疾病或感染的一种自然反应,表明身体正在努力抵抗侵入的病原体。

发烧时,人体会有一系列不适感,如头痛、肌肉酸痛等。发烧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感染性原因包括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这是最常见的原因。非感染性原因则可能涉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性疾病等。

治疗发烧需根据病因来定。对于轻度发烧,如果患者没有太多不适,可能不需要特别治疗,保持充分的水分摄入并休息即可。而对于较高的发烧或伴随严重不适的情况,则可能需要使用药物治疗。常用的解热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这些药物可以缓解疼痛并降低体温。

在以下情况下,应立即就医:一,体温超过39.5℃;二,发烧持续超过3天;三,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嗜睡、呕吐等;四,婴儿和年幼儿童发烧,因其体温调节系统未发育完全;五,老年人发烧,可能是严重疾病的先兆。

总之,发烧是身体对疾病的一种防御机制,但高烧或持续发烧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健康自测

健康自测大全 健康早知道

专业医学量表 专业医学团队

扫码关注完成健康自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