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崴了能走路并不能完全排除骨折的可能性。
在日常生活中,脚崴是常见的意外情况,很多人认为只要能继续走路就说明没有骨折,这其实是一个误区。脚崴后能走路,可能只是骨折程度较轻,或者是软组织损伤导致的肿胀和疼痛尚未达到无法行走的程度。
轻度骨折,如骨裂或不完全性骨折,可能不会立即导致行走能力丧失。患者可能在脚崴后仍能勉强行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和肿胀可能加重。脚崴后,常见的软组织损伤如韧带拉伤或肌腱炎,也可能导致疼痛和肿胀。这些症状与轻度骨折相似,因此仅凭能否走路来判断是否骨折是不准确的。无论脚崴后是否能走路,都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X光、MRI等影像检查能够准确判断是否存在骨折以及骨折的具体情况。
若确诊为骨折,可能需要采取石膏固定、手术治疗等措施。若为软组织损伤,可通过休息、冷敷、热敷、使用消炎止痛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双氯芬酸钠等)进行治疗。
脚崴后,无论是骨折还是软组织损伤,都需要充分休息和康复,以避免再次受伤。康复期间,应遵循医嘱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以增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