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茸又称脐息肉,是新生儿脐带脱落后脐部出现的樱红色、息肉状增生物,为卵黄管发育异常所致。诊断脐茸主要依据其特征性临床表现及超声检查。治疗上轻微症状可通过护理自愈,严重者则需手术或药物治疗。
一、诊断方法
脐茸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超声检查,临床表现包括脐部出现樱红色、表面光滑湿润的息肉样增生物,可分泌少量无色、无臭的粘液,若受损则有血性分泌液。超声检查可见脐部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楚,有来自脐部的供血血管。
二、治疗方法
脐茸的治疗方法根据病情轻重而定。
1、护理自愈:对于体积小、症状不明显的脐茸,可通过保持脐部干燥、清洁,用生理盐水和酒精轻轻擦拭局部,有可能自愈。
2、药物治疗:如使用1%甲紫溶液涂抹脐茸处,可促进脐茸消退。若伴有感染,可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颗粒等药物抗感染。
3、手术治疗:对于体积大、症状明显的脐茸,需进行手术烧灼或切除,手术后需常规清洁换药至愈合。
脐茸虽为良性病变,但也应引起足够重视。家长应密切观察宝宝脐部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