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导致急性肺水肿的原因主要是输液速度与量控制不当。在医疗实践中,静脉输液是常用的治疗手段,但若操作不慎,可能引发急性肺水肿,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当静脉输液速度超过患者心脏承受能力时,大量液体迅速进入血液循环,使得心脏前负荷急剧增加。心脏为了泵出这些多余的液体,必须加强收缩力度和频率,长期超负荷工作容易导致心力衰竭,进而引发肺水肿。短时间内给予患者过量的液体,特别是晶体液如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等,会迅速增加血容量。若患者本身存在心脏功能不全或肾功能不全,不能及时有效排出多余液体,便会造成体液潴留,最终导致肺水肿。某些药物的使用也可能诱发或加重肺水肿。输注高渗溶液如甘露醇时,若渗透压控制不当,可引起细胞内脱水,影响肺功能;扩张血管药物如硝酸甘油、硝普钠等,使用不当会导致血压急剧下降,反射性引起心率加快,增加心脏负担;还有部分抗生素和化疗药物,对肺组织有直接毒性作用,可能引发或加重肺损伤。
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状态、心功能状况等都是影响输液安全的重要因素。老年人、心脏病患者、肾功能不全者对液体的耐受能力较差,输液时应特别小心。如输液管路的错误连接、输液泵设置不当等人为操作失误,也可能导致急性肺水肿的发生。医务人员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调整输液速度和量,确保用药安全,防范急性肺水肿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