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血吸虫病,一般是指由于日本血吸虫寄生于门静脉系统引起的一类疾病。通常是由于皮肤接触含有尾蚴的疫水所感染。主要病变在肝脏以及肠道,表现为虫卵肉芽肿。临床以发热、腹胀腹痛、腹泻、肝脾脏肿大为主要特征。晚期可以并发腹水、巨脾等。

对症用药建议:

1、病原体治疗:动物及临床试验均证明吡喹酮的疗效最好。吡喹酮在口服后可以迅速吸收,病快速达到血药浓度,具有毒性小、服药方便、适应症广泛的优势。可以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血吸虫患者,是目前治疗本病最有效果的药物。具体用法为:急性期总量为120mg/kg,6天分次服完,其中50%的药物需要在前2天服完。慢性期成人总量按60mg/kg,2天内分4次服完。

2、对症治疗:高热患者,及时给予补液,以免出现机体脱水,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增强抵抗力。

预防:

1、消灭丁螺是预防血吸虫病的关键措施。常用的方法包括土埋法,同时还可以结合化学药物灭钉螺的方法,如采用氯硝柳胺药物。

2、粪便需要经过特殊的消毒处理之后才可以使用。

3、保护水源,提高水质量。

4、严禁在疫区游泳、玩耍。

5、在疫区进行农耕操作时,需要穿戴防护衣裤,避免被感染。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健康自测

健康自测大全 健康早知道

专业医学量表 专业医学团队

扫码关注完成健康自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