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败血症是一种由真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大量繁殖引起的严重感染性疾病,其发病率虽低,但病情危重,病死率高。通过积极的抗真菌治疗及综合管理,多数患者有望实现治愈。
真菌性败血症的治疗首要任务是抗真菌治疗。临床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包括三唑类的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它们通过干扰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多烯类的两性霉素B也是治疗真菌性败血症的重要药物,它能与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结合,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细胞内容物流失而达到杀菌作用。这些药物的选用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真菌种类来决定,且疗程要足够长,通常至少为两周,以确保彻底清除体内的真菌。
除了抗真菌治疗外,去除感染的原发病灶也是治疗的关键。对于形成的脓肿应及时切开引流,对于胸腔、腹腔或心包腔的积液、积脓,应进行穿刺抽脓或手术引流。若患者存在胆道或泌尿道梗阻,也应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对于导管相关性败血症,应及早去除或更换导管。在治疗过程中,还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出现感染性休克,应立即进行扩容、纠酸和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以维护重要脏器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