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理论中,骨折被称为“骨断”或“折疡”,是指由于外力作用导致骨骼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被破坏。中医治疗骨折注重整体调理与局部治疗相结合,通过手法复位、夹板固定、药物内外兼治等手段,促进骨折愈合,恢复患者功能。
一、中医对骨折的认识
中医认为骨折不仅仅是骨骼的损伤,还与气血运行不畅、筋骨失养有关。因此,治疗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状况,调理气血,滋养筋骨。
二、中医骨折治疗方法
1、手法复位与夹板固定:中医通过手法将骨折端复位,并使用夹板进行外固定,以保持骨折端的稳定。
2、药物治疗:内治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常用药物有桃仁、红花、丹参等,旨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外治则多采用中药外敷,如使用含有乳香、没药、自然铜等药材的膏药,以加速局部血肿的吸收和消散。
三、骨折后的康复与预防
中医强调骨折后的康复训练,包括适度的功能锻炼和按摩理疗,以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同时,中医也注重骨折的预防,提倡合理饮食、适度锻炼以增强骨质,避免外力伤害。
中医治疗骨折凭借其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在促进骨折愈合、恢复患肢功能方面显示出了显著的效果。